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我此番有幸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下进入百年“求是学堂”浙江大学学习,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专题内容,聆听高校领导及专家们八场专题报告、深度参与两场现场参观和交流以及与校内同事们的亲切交谈,感触颇深,体会良多。结合此次学习与我校事业发展,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善于统筹谋划是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科学的统筹谋划,既是人们在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时所进行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是人们认识把握客观世界的方法,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项能力素质。此次学习时间也恰逢浙江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闭幕,浙大提出的“坚持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核心战略,构建群峰竞秀的学科群,打造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繁荣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做实创新驱动的社会服务布局,建设高水平开放合作的发展格局,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优化师生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生态,弘扬新时代大学精神文化,强化党建统领整体智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的总体谋划,既是浙江大学对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完美答卷,也是浙江大学上下统一思想、双向奔赴的行动纲领。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浙江大学从机关部门到院系部所,从领导干部到广大师生,始终是把总书记的亲切勉励和重大嘱托牢记在心间,在专题讲授与现场教学中能够深切感受到浙大人的这种力量迸发。因此,一个大学究竟如何定位、如何形成卓越品质,如何激发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既要我们深刻理解何为国之大者,更要我们重在谋、思在脑、力在行。我们要按照“缺什么学什么”、“干什么钻什么”、“需要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理清工作思路,搞好调查研究,提高统筹谋划能力,及时了解掌握上级决策部署调整变化,做到各项工作的科学决策与正确指导。
二、抓住学科专业发展牛鼻子是高水平大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科专业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要素,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职能的基础和支撑,也是体现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社会声誉的主要标志。浙江大学本科专业除了极少数特色专业不是一流专业之外,其他所有专业一流建设水平均处于全国前列。尽管学生综合素质、师资整体实力我们不可类比,但是他们实施的本科生、博士生100%的国际化战略,以及本科生深度参与科研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获取对个体而言越来越容易,但是个体认知、思辩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却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传授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如何拓展学生认知边界,如何提升学生格局与战略思维,如何强化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就变得极其重要。在我校后续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中需要大幅度调减繁重重复且不重要的课程,增加交叉类、方法类、实践类、前沿类课程以及国际化拓展项目,已经到了非调不可的地步。浙江大学一流学科生态按照高峰学科(24个)、一流骨干基础学科(14个)、优势特色学科(24个)、会聚型学科(10个)四个类别进行构架,既发挥了其本身学科优势,也彰显了学科发展成长规律,更凸显了学科设置的灵活性。没有底座,就没有高原,更没有高峰;没有坚持“四个面向”和基于有组织的自由探索,就没有高水平的学科交叉,也形成不了真正的特色。因此,他们高度重视基础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主动打破学科边界,以及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和紧跟世界科学发展前沿,按照成熟一个就设置一个会聚型学科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科专业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发展内涵的平台,作为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我们需要进一步系统谋划、科学设计,需要在国家所需、高水平引领、交叉融合、特色化发展上下功夫,以世界前沿以及国家和地方需求带动学校专业结构优化、学科体系优化,真正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专业群落和一流学科生态体系。
三、营造昂扬向上浓郁氛围是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根本保证
“办法总比困难多”、“方向一旦明确关键在人”。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也是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之一,整个华家池校区就是她的培训基地,每年创收22亿元人民币......,尤其是看到每天校园内就像客运站的大巴车进进出出,学员自行穿梭进入教室以及中午吃饭没地方坐,部分学员在卫生间外洗手台边用餐且没有一声抱怨的场景,我深感震撼。我想其背后折射的是学员对浙大教育教学的认可,是对浙大品牌的崇高信仰。看到和听到各个团队深度参与企业、地方政府合作,企业、地方政府主动给予大量平台、政策、资金重点支持,我由衷羡慕。我想其背后折射的是市场思维,是团结协作,是实力彰显。浙大人在讲话中把习近平总书记18次来校考察、第十五次党代会回信精神等总是放在口边,亲身感受到他们有想法就能快速落地的浙江精神,我深为折服。我想其背后折射的是责任担当,是理念先进,是敢打敢拼。当然这些种种现象背后,还是得益于学校放管服的一体化体制机制设计,如人才岗位与薪酬的合理设计、二级学院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以及二级学院党政协同治理、学校部门间协同配合与周到服务、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的高端等等。当前,我们正处于干事创业的关键期,尽管面临不同于浙大的诸多困境,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党中央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度重视,二十大提出的“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以及大国博弈下国外高水平人才的回流,对我们贯彻落实好“12345”发展思路,加快建设旱区农业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适逢良机。因此,全校上下需要守正创新形成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需要克服困难加大人才引培力度,需要持续学习克服能力本领恐慌,需要上下贯通打造一流校园生态,需要果敢行动为干事创业者保驾护航,需要统筹各类资源协同开创新天地。
置身浙大课堂,感受着求是创新的浙大精神;遥望之江新潮,感悟到勇立潮头的浙江心语。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既是一次穿越行走的实践,也是一次自我反思的过程。尽管未来之路还很遥远,但是我也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毅力与决心,立足新时代,构建新格局,携手全院师生推动经济管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经管智慧和自己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