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6日—10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部安排的培训班,赴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专题学习。本次培训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数字化赋能”,立足初心使命、聚焦实际问题、围绕求变目标,谈谈自己的粗浅收获。
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农林高校干部如何把握关键、学深悟透?
高校如何立足实际学习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第一讲,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顾峰教授为我们划了重点。报告共有“3+8+4”15个部分,对农林高校干部需重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等6个方面系统深刻学习、全面领会掌握、对照检查工作。
二、高校如何将二十大报告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学思践悟、身体力行?
上海交通大学“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始终秉承“与日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传统,坚持把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动力,始终走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列。举措中“深化院为实体”改革让人印象深刻。
上交在以往“院为实体”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院办校”改革,本质是发展动能的转型,实现学校发展的“动车组驱动模式”,在同一轨道上,每个学院都主动发力。力求破解院校责权“零和博弈”,变校院对立为校院协同,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变。学校与学院间不是简单的行政隶属关系,而是以对组织目标高度认同为前提的紧密型战略同盟关系。学院不仅是学校战略的执行组织,也是战略谋划的重要参与方。作为紧密型战略同盟,校院间的责权划分是授权而非分权;工作模式是协作而非指令;激励方式以目标驱动而非利益驱动。“院办校”改革成效显著,上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杜朝辉教授介绍,学院自2009年开始自主进行师资岗位管理,淡化年度定量考核,注重中长期学术评价和岗位考核,目前已经经历了四轮考核,2019年考核中23人因考核不合格解聘、8人申请转岗,17人申请提前退休,13年间辞职调离总人数达126人。2022年学院年人均科研经费超过300万元。
三、数字化赋能学校治理,智慧校园建设载体如何推动人才培养协同发力、提升质量?
上交教务处长杨颉的讲座为我们系统呈现了上交方案——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打造师生新家园。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形态将不可逆改变,从“教学管”三方面进行彻底革新。对于改变学生的“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虚拟书童”;提供教学数据看板学生端,帮助学生明确知道每门课作业提交情况、作业成绩、可学习资源,学习目标达成度,在线学习时长分布和参与讨论情况等。通过全系可视化界面,督促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在国际竞争力人才培养方面,上交利用数字校园建设,从课堂的国际化变为国际化的课堂,通过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全球课堂”,与伙伴高校共享、共建课程,使海外同堂学习变成现实。
四、学用结合的不成熟思考
(一)以处级单位综合考评改革为契机,提升院校治理契合度
本次培训除上交终身教育学院提供的课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讨论学校处级单位综合考评方案修订。我们四组成员对此进行了认真研讨,一致认为目前学校的处级单位考核工作很好的推动了学校各项决策部署落地执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考评体系过于复杂,指标过于繁琐,考核指挥棒对二级单位的要求过细不利于科教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各单位围绕学校要求谋划工作;考核分类过粗,一定程度上无法突出二级单位创新性、显著性的工作成效;奖项设置偏少,不能有效调动各二级单位工作积极性。学校应参考上交做法,以目标为导向,和学院充分沟通共同达成契约。同时,学校的党政部门要切实和学院同心同向,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共同达成学校发展目标。
(二)以数字化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提升“三全育人”效能
除赴上交学习外,近期我带队赴西交大、西电学习了两个学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一个直观的感受,两所学校都充分运用了信息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精准管理和服务。如,西交大建设了教学质量实施检测大数据平台,对学生到课情况进行实施监测,对学生进行逃课预警和疑似逃课预警;精准分析贫困学生消费结构,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西电和西交大都为学生提供比较完善的成长记录手册,有和上交“虚拟书童”有类似的功能,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进行分析,提醒学生及时完善。在数字化学生管理方面,这些学校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工作中适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