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培训» 【二十大轮训学习体会-数字化赋能专题】(30)张海成:专题培训学习心得

【二十大轮训学习体会-数字化赋能专题】(30)张海成:专题培训学习心得

作者:农学院党委书记 张海成        发布日期:2023-04-14     浏览次数:

     

3月5日至10日,根据校党委安排,我参加了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专题培训,顺利完成全部培训任务,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现将有关情况小结报告如下:

一、培训内容

本次专题培训的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数字化赋能”,培训承接方上海交大终身教育学院高度重视,配备了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顾锋、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等优质师资,从数字理念、数字平台、数字融合等方面安排了8场专题报告,内容涉及高校党建与治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智慧校园建设等高校数字化赋能的核心领域,还安排了赴上海G60科创走廊、中共一大会址的现场教学环节。培训班还配备了班主任等专门管理服务人员。班内也成立了班级组织,配合开展培训活动,以及关于学校处级单位和人员考核办法的讨论。

二、学习心得

1.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是国之大者,是引领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支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得顺应时代进步,提供更加多元、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教育供给,这就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加持。上海交大在这方面已然作了全面、系统的布局和推进,为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提供了优质样板。我们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近年来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三年疫情期间高质量地保障了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需求。

2.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是推进高校教育数字化的重要基础。从上海交大的实践来看,在教学环节和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都较好地融入了数字化教育的内容和数字化手段的融合。从高校的根本职能上看,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师生的数字化素养是职责所在;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践看,有了教师和学生对信息化的内需,必将大大地加快教育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

3.强化条件保障和技术力量支撑,是加快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对比上海交大,我校的信息学科非常薄弱,这一点无需过度苛求,只要信息学科的发展能在支撑“智慧+”专业建设和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等方面相协调就好。但在信息化服务的软硬件建设方面,要有一流大学的追求,要不遗余力地推进高水平信息化建设。现在看来,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方面投入是比较到位的,但在软件和技术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突出的短板。

4.高水平、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是提升高校数字化建设效能的关键保证。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是智能化,要用数字化的手段实现师生的高效学习和工作。从上海交大介绍的情况看,他们已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调整,基本实现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党务管理、校园管理等方面的数字校园一体化建设,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数字平台支撑。我们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目前也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效借鉴交大的做法,彰显后发优势,做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高水平顶层设计,实现各个领域的数据共享互通,为深度融入教学科研奠定建设基础。

三、两个建议

1.培训课程内容有些重复,可以做进一步的优化。这次培训中,承训的专家都非常用心,都在努力把专题相关的情况介绍全面、论述到位,但高等教育的不同方面均有较为广泛、深入的交叉,老师们在讲授中确实存在着相当部分的内容重复。今后的培训中,可以在课程设计上作更为细致的沟通,进一步充实和优化培训课程内容。

2.培训环节上,可以加大讨论环节的力度,更有利于提升学习成效。从一周的学习过程中,个人体会少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在专家讲授和交大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西农实际开展热烈深入地讨论。这一点对于正处级领导的培训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参训的同志都是一个单位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于各自领域的工作都有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结合主题开展讨论的过程中会有很好的相互启发,对于强化学习成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类似这次的短期集中培训,建议上午可以安排两个报告,内容要相关、衔接,下午可邀请相关专家参与培训班的专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