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既直接又基础的重要意义。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预计突破30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快速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累计自主培养的超过1000万名毕业生,成为一支创新生力军,活跃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多渠道筹集经费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格局基本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一大批勇攀科技高峰的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国家发展进步的脚步同行,我国高校与国际一流高校在研究生教育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立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放眼国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层次领军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放眼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兴起,高精尖科技领域竞争尤为激烈,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决定性力量。这些都呼唤我们进一步做好研究生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我院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早在1941年秋,“国立西北农学院农科研究所农田水利学部”就招收研究生3名。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学位授权点的培养体系已趋于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许多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继续围绕学科核心竞争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质量、平台和奖助体系等条件保障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1)优化师资队伍
积极引进多名学术领军人才,加大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遴选力度,加强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建设、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和储备。以学术领军人才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学科团队建设,协同创新、形成科研合力。进一步理顺创新团队建设的机制体制,明确团队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团队考核激励机制。
(2)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
依托现有基础,对相关实验室进行整合,实行规范化管理。对实验技术人员定期开展专项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大型仪器的使用、操作。鼓励利用科研经费建设高水平科研实验室。更换陈旧的试验研究设备,集中改造水工试验大厅,升级测试手段。积极争取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
(3)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根据对博硕士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的分析,加强交叉学科相关课程的建设,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针对部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全英文授课,为进一步开拓国际视野,促进国际交流,接收更多国外留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加强学术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学科良性发展的机制体制。定期召开学科工作会议及学科学术交流会;研究解决科学研究、学科运转及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从学院收入中划拨学科建设经费,保障学科良性发展;制定激励制度,设立学科奖励基金,实行绩效考核,引导科教人员价值取向,潜心钻研学问。
(5)提高生源质量
今后要加大对学科的宣传力度,进而提高社会认知度,加强招生宣传,使研究生的招生质量有较大幅度提升。提高对博士生学术水平的要求,积极引导研究生申报资助项目,提升培养质量。要广泛争取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努力提高博士生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