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培训» 【二十大轮训学习体会-数字化赋能专题】(19)薛三勋:培训心得体会

【二十大轮训学习体会-数字化赋能专题】(19)薛三勋:培训心得体会

作者:薛三勋        发布日期:2023-03-30     浏览次数:

     

3月5日到10日,本人很荣幸参加了学校在上海交大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数字化赋能专题培训班,聆听了上海交大顾锋副书记等8位领导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手段,推动上海交大在党建、教育教学、智慧校园、科研创新等方面全方位的探索、实践和具体应用案例的报告,参观了上海松江G60科创走廊和中共一大会址。通过学习和参观,对上海交大数字化和信息化在校园管理中应用取得成果感觉到很震撼,深受教育、启发很大、对数字化赋能高校信息化管理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一、对高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再认识

数字化的兴起,是21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先后主持召开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集体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近5年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到了数字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等。我校第四次党代会把信息化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希望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来提升学校各部门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为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农业大学奠定基础。

对于数字化、数字化转型如何理解,与信息化有何联系与区别。经过学习,使本人明确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关系,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孪生兄弟,数字化与信息化是一脉相承的,数字化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但又有本质的区别。高校管理信息化对应的业务是电子化,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流通,提高生产效率。比如,OA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都是典型的信息化应用。信息化通过电子化和线上化的渠道实现。高校数字化对应着相关业务的智慧化,基本目标是优化现有的业务模式,提升教育教学及科研生产的质量。数字化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业务数据化,通过前期基础性的信息化建设,将核心业务电子化、线上化,让数据伴随业务开展而产生、积累,同步采集外部多源相关数据,形成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数据资源库基础。二是数据业务化,让数字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让数据从汇聚、集成、分析到服务,在业务中深刻发挥价值,有效支撑着高校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数字化成果的落地,将带来高校现有管理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这是以大数据和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化建设对高校现代化管理赋能的真正体现,是我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手段。

以数字赋能为特色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手段改变了师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了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实现了跨学科的资源整合,推动了观念的变化,对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以数字化赋能为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上交大的经验及对我校的启示

上海交大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投入足、技术强,全校上下形成了一致的认识,以需求为导向,全力推进,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融入到学校党建、教育教学、智慧校园、后勤保障、科研创新等各个领域,实现了校内一网通办、智慧管理和数据服务(交我算)等不同需求层次的融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和现代化的工具,网络信息超算中心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经验和对我校的启示有三点:

(一)统一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各个层面的应用需要技术、设施、设备软硬件资源的兼容。信息化建设中数据资源的收集、积累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日积月累不断的更新完善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和最佳的效能。上交大将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与规划处合署办公,以需求为导向,对全校的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各需求部门分步实施,形成了一张蓝图规划,多个部门实施的工作布局和机制,促进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足额的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化建设是个烧钱、费脑、费心的工作。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网站建设、云计算、数据存储、高性能超算设备等方面硬件的投入很大。上交大每年的投入在数千万元以上,同时还有丰富的校友资源,为其捐赠了价值数亿元的超算设备和服务器,确保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三)丰富的人才支持和灵活的用人机制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信息化建设是以数字、数据为支持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离不开计算机、软件、智能装备等专业和领域的技术人才。上交大除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外,网络信息中心有50名左右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运维和技术保障。学校给予了包括网络信息中心在内的各二级单位自主的用人权、薪酬分配自主权,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支持学校信息化的建设。

三、对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建议

高校信息化建设在数字化赋能的基础上不断升华,与时俱进。新时代的信息化建设已不再是简单的OA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而发展形成了包括物联网、数据中心、智慧管理、节能减排、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数字化转型等各个方面,对于推动学校管理智能升级、融合创新起到关键作用。下一步高校信息化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在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的基础上,必将推动智慧校园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化,实现标准化发展、品牌化建设。

对此,我提四点建议:一是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按照超前发展,5年不落后的思路做好学校以数字化赋能为基础的信息化建设;二是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每年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在原来的基础上再翻番,投入足额资金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三是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集中全校优势人才、招募社会精英人才充实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队伍,形成学校信息化建设运营维护的技术团队,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四是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二级单位的考核,鼓励全校师生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利用数据资源创新科研手段,树立信息化应用发展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应用需求倒逼信息化建设的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