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培训» 【二十大轮训学习体会-数字化赋能专题】(24)王晓:培训学习心得

【二十大轮训学习体会-数字化赋能专题】(24)王晓:培训学习心得

作者:王晓        发布日期:2023-03-30     浏览次数:

     

根据学校安排,3月5日至10日参加上海交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数字化赋能专题培训,通过短暂的参观学习交流,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受益匪浅,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有以下三点体会。

1、解放思想,开展数字化“头脑风暴”,让数字化赋能成为日常思维模式,做到真信、真说、真用。应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不能简单着眼某一方面的技术应用,发挥和提升现有信息化平台的功能,系统性将数字化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提升办学治校质量。加快建设学校超算和数字化资产管理中心,探索适合学校学科发展需要的数字资产管理运行模式和信息化路径。建立信息化管理及专业人才队伍,分层次,梯队式引进和培养信息化队伍,既要满足现阶段的需要,也要着眼未来做好提前量,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学校所属企业要自觉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管理决策、财务运行分析,项目运营水平,统筹建设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重视数据管理和应用。

2、持续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应推进学校管理部门职能整合,落实“院办校”运行机制,厘清学院责权利边界,赋予学院更大的资源统筹和分配权,赋予学院更大人事权,将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考核彻底下放到学院,发挥学院教授委员会在学科建设、有组织科研和人才引进中的决策作用,调动科研带头人在人才引进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根据科研教学实际需要多维度、多层次引进人才,提高人才的有效管理,推行学院竞争性目标管理和任期聘期考核,把有组织的科研具体任务落实到学院,调动学院在科研组织,项目申报,研究模式创新上的积极性。

3、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要更加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落实陕西省推行科技成果转化“三项制度”改革,出台职务科技成果不再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单列管理办法,制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校教师、专职人员可依据转化成效评定职称规定,制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可出资入股转化企业管理办法,提高教师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应建立专业化的成果转化队伍,实行激励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专业队伍的工作动力。应用类研究的评价应聚焦转化和产业化实效,应用信息化手段规范成果评价、孵化、中试、作价入股的规程,提高成果产业化效率和质量。对学校科技成果公益类推广和市场化转化分类管理,要充分发挥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实践、科技企业孵化方面的作用,根据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的机制办好大学科技园,吸引企业、行业组织设立产业技术研发基金,支持学校专家以兼职、入股、持股等方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完善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建好支撑保障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学校所属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势,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企业化运营管理平台,做好最后一公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