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培训» 【二十大轮训学习体会-数字化赋能专题】(6)李海华:培训学习体会

【二十大轮训学习体会-数字化赋能专题】(6)李海华:培训学习体会

作者:教学发展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主任(所长) 李海华        发布日期:2023-03-24     浏览次数:

     

2023年3月6日—1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我参加校党委组织部组织,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举办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处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数字化赋能专题培训班”,作为第二小组学员,全程参加学习和讨论。学习共分8个专题理论,2个实践教育活动。整个学习过程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服务到位,内容聚焦。学习有收获。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学习内容简述

数字技术以其强渗透性和高扩散性推动生产力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驱动经济社会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时代的新要求。这意味着教育理念的根本性变革,高校教师处于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前沿阵地,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师发展而言充满巨大挑战。如何发挥高校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主角作用,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是教发中心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次上海交大的专题性学习,听取了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新华副研究员的《上海交通大学“交我算”平台“普惠+融合”的数字化建设》,报告中提出“将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深度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新模式”,在培养方案中开设计算能力培养的公共选修课,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中提出“专业课中计算知识‘谁来教’,专业课中计算知识‘教什么’”,如何从计算知识传授跃升到计算能力培养。信息化中心技术研发人员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开设新课程,在真正的试验推广中,注重细节的打磨,待课程成熟后,课程转交给专业课教师的做法。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对科研反哺教学,提出教学科研一体化平台的建设理念:让学生在最好的实验平台上做实验,参加动手操作,而不是把退出的无处安放的实验平台拿给学生去练手,给了我新的启发和思考。聆听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的《二十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机遇,以信息化支撑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新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已经从教育数量转向教育质量,面对人工智能,是对教育改革的促进还是毁灭,需要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要务,信息化一定要服务于人,建立高效无纸化办公,信息公开,以教育现代化服务教学现代化,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用好网课资源,将信息化技术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客观性、公信力提升的有效手段。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杨桔《数字时代的智慧校园建设》提出的基础设施和数据孤岛也是我校面临的两大问题,做好顶层设计,体系规划,逐步推进,数据清理从数据报表导向转入管理导向,数据仓库的建设,将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标准同步建设,用数字基座打造教育新形态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新内容。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党总支书记陈峰《以教育数字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提出,新时代培养的大学毕业生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育发起挑战,围绕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目标,以国家教育智慧平台为抓手,提升在线教育支撑服务能力,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器工程学院金耀辉教授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助力社会治理》,深度学习系统已经无处不在,人工智能ChatGPT对教育教学也有很大冲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对,都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二、数字化时代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的思考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尝试着通过全过程教学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将传统经验性教学向以数据交互、信息评估为主的数字化教育转变,推动教育和学习活动突破时空局限,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在信息化时代,很多高校都已在业务层面,建设了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等诸多业务系统,将原本人工操作的线下业务流程迁移到线上,提高了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效率。在教育教学层面,学校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环境,如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环境等,搭建线上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教师依托这些平台和资源开展教学,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各业务系统、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过程、学生信息化的学习过程将产生大量数据。在数字化时代,打破学校各业务系统间的壁垒,对其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将形成学校的“教育大脑”,使教育教学产生根本性的变革,全面重塑学校的治理模式。

数字化时代教师应具备的数字素养,教育数字化转型涉及整个教育行业,我校教师也亟须进行数字化升级。2022年11月30日,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号:JY/T 0646—2022)教育行业标准,标准给出教师素养框架体系,规定了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的要求,为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与评价提供可操作的标准。2023年1月2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塑造教育发展新赛道、新动能、新形态,强调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目前国内关于教师数字化素养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我们要持续跟进数字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入研究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及时更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并优化更新培训课程体系,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使广大教师尽快实现从教学观念到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转型。

大数据引入、人工智能的支持,充分整合学校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包括教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系统、学工系统等,开展全域数据采集、处理和展现,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治理,再到数据价值挖掘与可视化呈现,生成教师职业能力智能评价系统,生成教师数字画像,教师可以根据能力测评结果及教师画像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扬长补短,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规划,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再是纯粹的经验判断,而是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基础上,为教师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推送培训资源。智能化测评系统根据教师数字画像分析得出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并向教师精准推送培训课程,供教师选择学习,同时收集教师的培训需求,经过智能建模,筛选、分析、综合形成适用于教师群体的共性需求,供学校决策者参考,作为开展教师定制化培训的依据;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跟上最新的趋势和工具,以有效地教授学生,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赋能教师,助力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