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我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务之急,也是我面临的困惑。根据校党委安排,有幸参加了学校处级干部《学校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数字化赋能专题培训班》,通过一周紧张的学习,丰富了知识,增强了信心,提升了推动工作的能力。
一、培训学习内容回顾
5天培训学习内容丰富。聆听了7场专家专题报告,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顾锋《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高校党建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网络中心副主任林新华《上海交通大学“交我算”平台“普惠+融合”的数字化建设》,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教授《二十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机遇,以信息化支撑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杨颉教授《 数字时代的智慧校园建设》,分析测试中心陈锋主任《教育数字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姜开达《教育数字化转型漫谈》,人工智能研究院金耀辉教授《大数据人工智能助力社会治理》。这7场报告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建设成效,引发了反思,对做好我校相关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杜朝辉教授分享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高质量开展》,引发了对校院两级管理进一步思考。赴上海G60科创走廊开展了现场教学,使我们对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有了直观了解。赴中共一大会址开展党性教育,进一步增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
培训期间,利用晚上时间,组织了小组研讨,对相关考核文件开展讨论。
二、对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我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思考
1.高质量发展是责任,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
我校是国家布局在西部的“双一流”农业高校,特别是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高质量开展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我校继续教育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学校科教资源和区域优势,善于创新、统筹谋划,扎实做大做强以农业农村干部和基层人才培训为主的继续教育,铸魂赋能,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革命加速推进了教育信息化步伐。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动力引擎。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肩负着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对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必由之路。
2.建设优质数字课程资源,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加快建设优质数字课程资源,采取自建、引进等多种方式开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课程。特别是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将在线课程资源融入日常教学体系,支持优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 突破传统学校封闭模式,在教育教学形式上更多样、方式上更自由、时间上更弹性、内容上更定制,为学生提供既智能又开放的教学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泛在学习。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师生之间优质继续教育资源的均衡,实现教育公平。
3.建设智能信息平台,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质量管理和控制始终是继续教育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关系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能否可持续地健康发展。积极探索继续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智能管理平台,具备需求快速响应和功能弹性扩展能力,支撑管理流程优化与业务协同,推动教育管理流程智能化转型,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统筹入学、学籍、考试、综合实践、督导、数字档案等一体化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4.提升信息素养,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强化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将信息素养纳入学习者综合素质评价,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等有机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为学习者建设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5.以信息化创新评价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传统教育评价模式一直存在手段单一、科学性不足、结果反馈不及时不充分等问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评价工具,实施多维度综合性数据评价。通过数字化评价技术和手段,实现教学数据实时采集、及时评价反馈以及适时干预,实现学习行为全数据采集分析,比较全面真实地测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最终构建以学习者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
三、反思与建议
成人学习是一个经验反思过程。紧张而愉快地培训结束了,但是回味反思,依旧再继续。为了使以后培训效果更加突出,对本次培训提一点建议:部分课程可以安排到实地现场开展;交流互动环节可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