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干部工作» 刘卫军 齐 涛:马里兰大学人事管理实践及启示

刘卫军 齐 涛:马里兰大学人事管理实践及启示

作者:         发布日期:2011-09-01     浏览次数:

     

724822日在马里兰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等教育行政研修项目培训。共听取了16场专题讲座和报告,内容包括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介绍、中美大学比较、大学的角色与职责、大学管理系统结构与功能、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和创新、大学科研管理和项目运行、公立大学的农业推广和社会服务体系及管理、大学的对外关系与办学条件的改善、大学的发展战略、大学财政预算与财务运行、学生事务管理、大学教师的选聘和考评、校院系人力资源管理与流程、大学国际化进程等,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涉及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教育政策,以及马里兰大学管理体制机制与办学道路方面的情况介绍和案例分析。同时业务考察了马里兰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该校13个学院拥有37000名在校学生,教职员工达到18584人,其中专任教师3412人,员工4561人,外聘教师432人,学生助管、助研5517人。该校在马里兰州大学系统12所大学中规模最大,是马里兰大学系统的旗舰学校。

一、马里兰大学管理组织架构

(一)教学组织架构

马里兰大学的常务副校长(教务长)分管全校的教学工作,下设农业与资源学院、工程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建筑规划与保护学院、行为与社会科学学院、公共政策学院、计算机数学与物理学院、教育学院、健康与人类表现学院、商学院、信息学院和新闻学院等13个学院,每个学院下面根据学科又设置若干个系。其中农业与资源学院下设农业与资源经济系、植物科学与景观设计系、动物与鸟类科学系、营养与食品科学系、环境科学与技术系和环境科学与政策系六个系。

马里兰大学教学组织管理以学院和系管理为主,许多重大事情基本上都是由学院和系进行决定。

(二)行政管理组织架构

马里兰大学的行政管理架构采用的是管理学上的“多事业部制”组织架构,学校层面只有关键职能部门,或者称之为战略职能部门,具体为业务服务的职能下放到学院或由社团组织承担。

在行政管理中,马里兰大学实行的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和科学管理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日常运作管理与改革创新发展的关系。在学校层面上,主要任务是战略投资、改革创新、协调服务。学院是业务单位,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基本上由学院组织完成。因此,从校院两级管理的战略任务出发,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中的职能划分非常明确,即学校层面的关键职能和学院层面的业务职能。教师的选聘、管理等主要由学院负责实施。

(三)科研组织架构

马里兰大学有专职的科研人员,这些人员主要是博士后、博士和硕士。所有人员根据科研项目都进入相应的研究院、研究中心或研究所。研究院是跨学科的、相对较大的研究机构,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则是以学科组建的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都没有专职的管理和辅助人员,研究人员也是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进入相应的研究机构,人事关系仍然隶属于原学院,科研项目结束后自动退出研究机构。

为了保证科研按照项目要求完成科研任务,每个学院都有一定数量的研究项目经纪人(一般在10人左右),主要负责财务支出计划与实施,这些科研项目经纪人属于马里兰大学的员工,主要是为科研人员提供各方面服务,其工资由科研项目中行政支出部分支付。

二、马里兰大学的人事管理

(一)马里兰大学教师管理

马里兰大学的教师由教学员工与发展机构进行管理,这个机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长)负责

1.教师选聘

马里兰大学选聘教师主要从学历、候选人的研究方向、工作经验及教学经验和发展潜力四个方面进行选聘。

1)学历条件:学历必须是美国承认的最高学历,一般要求为博士,但是像艺术类的一般要求为硕士。一般在全世界范围内只选聘学科专业排名在马里兰大学之前的学校博士毕业生,本校的博士毕业生很少选聘,但是非常优秀的可以考虑。

2)候选人的研究方向:主要看应聘人员的研究方向是否与所应聘系的主要研究方向一致,以及其授课内容是否与系的教学的主要方向相符合,即选聘教师主要考虑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授课内容。

3)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马里兰大学每年仅选聘三分之一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其余均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4)教学经验和发展潜力:马里兰大学每年都有部分来自企业界、工业界和政府的应聘人员,这些人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但是教学经验相对弱一点,于是在选聘时,应聘人员要对师生进行讲课或演讲,是否录用由师生进行决定。一般而言,更看重应聘者的科研潜力。

同时,应聘人员还要向系提交六封密封的推荐信,推荐信必须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或者名人。

另外,从政治角度也考虑应聘人员的种族、性别等,力争使教师的机构多元化。

对于新兴学科领域教师的选聘,一般从校外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定。

各系成立教师录用委员会,委员会以教师为主,同时吸纳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如果为新兴学科录用教师,还需从校内相关专业中组织部分专家对候选人教学评估。

为了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马里兰大学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为新进人员提供一笔科研经费,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须的仪器设备;二是对新录用人员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如小孩上学、提供配偶的工作信息、提供租房信息等;三是帮助教师尽快适应环境,同时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质量;四是为新教师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同时办公室工作人员为其提供各种便利服务;五是系主任与新录用的教师进行沟通,告知其职务晋升条件等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

对于职务晋升,马里兰大学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各个系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特殊的晋升标准。同美国许多大学一样,从助理教授晋升副教授的时间是六年,在此期间没有特殊原因不能够如期晋升者,将被辞退。

2.教师考核

马里兰大学教师主要有三个职责,即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一般是科研职责大于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大于社会服务工作。

对于终身教授,除科研工作外,对社会服务工作要求相对比较高。当然社会服务工作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如担任某一个杂志的编辑等,但是该杂志的名气和社会声誉对于终身教授来讲是相当重要的。另外,对于教学工作要求,最主要的是看其教学质量,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毕业生的数量;二是毕业生在国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或工作的情况。

对于新选聘的教师,其社会服务工作要求相对较低一点,只要在社区承担一定的工作即可。

助理教授在来校三年时间的时候有个考核,如果考核不通过,将被辞退。

(二)马里兰大学员工管理

1.员工选聘

马里兰大学员工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学科研辅助人员。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全校教师和员工的选聘工作。按照马里兰州的基本要求,应聘教师需要具有博士学位;应聘高级管理者需要具有大学学历;应聘科室的文员和为大学提供基本服务的人员可以不具有大学学历。

1)职位的确定

院系等用人单位提出聘用人员数量,提交人力资源部门,学校成立由教务长、院长、资深专家和校务会成员组成的一个委员会,根据学校财力情况最终决定聘用人员数量。

2)人员招聘

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学校确定的招聘职位数量,面向全球公开发布招聘信息,应聘人员在网上提交应聘材料。招聘公告发布两周以后学校招聘系统关闭,人力资源部门将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送到相关学院,并协助学院对一般的文员和服务岗位的人员进行考核,最终由学院决定是否录用;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由人力资源部门和学院共同考核、共同决定是否录用。

2.员工管理

马里兰大学的员工全部由用人单位进行考核和管理,学校人力资源部门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处理员工和员工之间、员工和大学之间的问题。当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和大学之间发生冲突、矛盾后,员工可以选择一名律师、工会部门的工作人员或朋友作为其代表,处理相关问题,也可以由员工本人直接处理。对员工的处理有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暂停工作和解雇四种。

处理问题的程序:

第一步:员工或其代表向基层部门反映,先由基层部门解决;

第二部:若在基本部门得不到解决或对处理意见不满意时,可向学校反映,学校举行听证会,第三方作为听证人进行听证,并做出决定;

第三部:员工对听证会决定不满意时,可以向马里兰州的相关部门上诉,再举行听证并作出裁决;

第四步:员工对听证结果或裁决仍然不满意时,可以到州法院或联邦法院以歧视(如肤色、婚姻等,而不是技术、水平等)的名义起诉大学。

在申诉期间员工仍然领取大学的工资。但是对于员工如果有盗窃、暴力等行为,可以直接解雇。

3.员工培训

马里兰大学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主要是从学校角度出发,以学校发展目标为主考虑培训内容。培训分为网络培训和传统上课培训两种形式。网络培训主要培训员工的社交、礼仪等,传统上课培训主要是对员工的业务培训,包括领导能力培训。对于传统上课形式的培训,学校向员工收取教材费和授课费。

三、对我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启示

(一)强化管理岗位职责

马里兰大学虽然有一个较为庞大的行政管理队伍,但是其整体管理水平都比较高,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学院之间的管理分工、职责非常明确、具体,同时每一位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非常的明确、具体,各部门之间协调、沟通比较顺畅,且每一项政策如薪酬政策出自一个部门,不存在政出多门,致使其管理效率和水平相对较高。

我校虽然也推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向学院下放了一定的权力,但是学校与学院之间的职责不明确,导致校院两级管理执行力相对较弱。

1.合理调整职能部门的分工,将相同或相近的职能划归单个部门,减少部门职责的交叉、重复,从而保证政出一门,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2.根据校院两级管理的基本思路,明确学校职能部门与学院的职责。对全校所有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职责重新进行确定,尽可能细化,使得每一个部门明确自己的部门职责。在给学院下放职责和事务的同时,将相应权利包括财权一并下放,充分发挥学院在校院两级管理中的主动性。

3.对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具体的岗位职责,明确其负责的工作范围、服务的内容,以此来提高整个管理岗位人员的工作效率。

4.强化院系对教职工的管理、考核职能,将教师的选聘、考核和管理职能全部下放到各学院,学校仅制定原则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具体实施意见由各学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二)完善考核体系

马里兰大学对教师的三大职责(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虽然没有明确的比例确定,但是依据职称在三者比例是相对有所变化,但是不管怎样变化,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要求始终占很大的比重。考核体系始终体现了如何提升马里兰大学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地位。

我校作为“985工程”建设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提升科研水平,承担更多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更多的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文章,取得更多的国家级奖励。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结合我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制定较为科学的考核体系,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大家提高教学质量,出高水平成果。

1.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的考核以聘期考核为主,主要考核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工作。一方面考核其承担教学任务的情况,另一方面考核其教学效果;

二是科研工作。一方面考核所发表论文的层次、数量等,另一方面考核其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情况。

三是社会服务工作。一方面考核其从事科技服务与技术推广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考核其从事学院(系、部)公共事务的情况,如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发展规划等工作;三是考核其在本领域的学会和学术期刊的任职等。

考核按照职称的层次对以上三项工作应该有不同的比重,如对于副高级以下的教师考核社会服务工作时,可以主要考虑从事学院公共事务的情况,其余两方面可以作为参考;而对于正高级人员,可以对三种都有相对具体的要求。

2.专职科研人员

专职科研人员以聘期考核为主,主要考核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两个方面。

一是科研工作。主要考核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情况、在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情况。

二是社会服务工作。主要考核参与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和在本领域的学会、学术期刊的任职情况。

3.科技推广人员

主要考核其从事科技推广、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如担任政府部门的农业顾问等)等情况,适当考核其承担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的数量情况。

4.辅助人员

辅助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

辅助人员考核以年度考核为主,依据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主要考核其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岗位职责完成情况等。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等可以通过组织服务对象采取无记名的方式填写考核表来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对一些专业性相对较强的辅助人员,也可以举办一些专业技能比赛,考核其业务水平。

(三)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

我校现在进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正高级有3位校外专家进行学术水平评审,2人通过即可参加评审;副高级有2位校内专家进行学术水平评审,2人通过即可参加评审。评审由学校向基层单位下达指标,由基层单位按照指标推荐。这种下达评审指标的方式导致不同基层单位推荐的晋升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水平差距太大,不能很好地真正体现学术水平。

1.进一步加大正高级校外评审专家数量或评审通过人员的数量。一是保持现有3位校外专家评审数量,3人全部通过方可参加评审;二是校外评审专家数量由现在的3人提高到5为,逐步过渡到有1-2位海外同行专家参与评审,4人通过方可参加评审。

2.副高级评审由校内2位专家评审改为由校外3位专家评审,3位通过方可提交有关会议。

3.在保持学校评审委员会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学科门类组建二级评审委员会,中级由基层单位按照参加评审人数的80%-90%进行评审,报学校评审委员会审定;高级由基层单位按照下达指标向二级评审委员会推荐,副高级由二级评审委员会按照推荐参加评审人数的80%进行评审,报学校评审委员会审定;正高级二级评审委员会按照推荐参加评审人数的80%向学校评审委员会推荐,学校评审委员会按照推荐参加评审人数的80%进行评审。

(四)逐步完善用人机制体制

1.教师岗位

学校自2005年以来,在教师选聘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基本上以选留校外优秀的博士毕业生为主,适当选留校内优秀的博士毕业生。这一措施已经逐步显示出成效,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声誉。

随着教师数量的增加,逐步改变教师选留的形式。

一是教师补充逐步与学科结合,根据学科的需求确定选聘的数量,逐步避免教师选留中的盲目性。

二是在传统学科逐步选留学科排名在我校之前或者与我校相当的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并且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的人员。

三是通过招收师资博士后的形式,招收博士毕业生在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通过2-3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决定是否作为教师选留。在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可以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四是新兴学科和学科力量相对较弱的学科,选留学科排名在我校之前的博士生。

五是为了解决承担教学任务的问题,可以通过试讲聘用部分校外人员的形式予以解决。

在教师选留中逐步扩大用人单位的自主权,但是招聘条件由学校统一制定,由用人单位会同学校职能部门进行资格审查。

2.辅助岗位

我校现辅助岗位人员比较紧缺,特别是管理人员和具有专业技术要求的人员(如实验技术人员)。为了有效保证各项辅助工作的正常运行,我们必须大力实施用人制度改革,逐步推行非事业编制用人体制。非事业编制人员人事关系全部在人才交流中心,学校按照同岗位同类人员年收入的一定比例核定其年薪,逐月发放,合同管理。随需缴纳的社保费由学校和受聘人员按照国家和陕西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一是管理岗位和具有专业技术要求的岗位。在学校下达的岗位控制数内,学校制定招聘条件,由基层单位会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招聘。原则上要求具有全日制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

二是后勤保障部门岗位。根据工作和业务需要,相关部门提出招聘名额,经人事部门审核后上报学校研究决定聘用数量,由用人单位会同职能部门进行招聘。原则上要求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全日制本科以上及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