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4日至8月22日,我参加了由学校6个学院16个部门24人组成的培训团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学习。期间听取了马里兰大学教授和有关部门主管关于美国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和马里兰大学管理情况的20场演讲,实地考察了马里兰大学表演艺术中心、学生中心、校友中心等“地标性”办学设施,访问了美国教育部职教中心、马里兰郡农技服务中心、家庭农场,参观了弗吉尼亚大学、乔治城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理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校园。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了马里兰大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世界一流大学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体会了不同文化的差异,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路,更加坚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信心。
现就考察学习中的体会和了解到的有限马里兰大学财务资料进行简单报告:
一、世界一流大学特质明显第一,世界一流大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这种知名度可能来自于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学术底蕴;也可能是因为拥有世界级的学术大师,培养了社会精英和国家领导人;或者源自于大学进行了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马里兰大于1856年建校,杰出校友不仅有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HP前CEO、纳斯达克总裁等商界领袖,还有军队上将、3位宇航英雄等。
第二,拥有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拥有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不但教师数量要达到卓越发展所需的临界数量2400-3000人(马里兰大学有正式教师3412人,其中终身教授就有1174人),而且要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是国际最优秀的。要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学术成员,必须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学术自由的氛围和工作上的安全感),并提供有竞争力的硬件条件(薪水、设备、实验室、学生、图书馆等)。
第三,拥有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上海交大201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马里兰大学列第36位,U.S.News2010年“全美最佳公立大学大学排名”马里兰大学排第18位;马里兰大学有3个专业排在全美前10位,2个学科排在全美前20位,三个研究机构排全美前40位;学校开设124个本科专业、74个硕士专业、62个博士专业,马里兰大学科领域完整,为多学科的叉渗透提供了广阔空间,增强了跨学科研究与教学的力量,有利于产生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和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
第四,拥有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充足而灵活的办学资金。马里兰大学校园内的建筑超过268栋并拥有一座自备发电厂;体育设施更是配套完美:一座能容纳10万人进行国际比赛的橄榄球场、4万多平米的多功能体育馆、标准高尔夫球场、多块草坪运动场;8座图书馆,超过2万平方米的表演艺术中心和校友中心更能使人震撼和体会到办学资源的巨大落差。2009大学的运营预算超过了15亿美元,2010年超过了16亿,预算中除了政府稳定的巨额资金拨款,大学经营收入和筹资增长迅速。充足灵活的办学资源有利于大学改进教学和研究条件,招聘到高水平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支持新的前沿学术项目;经费的稳定性则有利于大学作长远规划。
第五,具有完善的管理构架。从马里兰大学的实际情况观察,州政府教育行政组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代表立法机构的“州教育委员会”,二是执行教育法规的“州教育厅”。其管理从立法、财政预算与拨款以及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对大学进行宏观管理。大学以章程为基础构建大学的治理结构,建立大学内部的体制机制。大学管理由校董事会、行政管理机关以及教授评议会三大部分组成。首先,大学董事会由州长任命董事,董事会任命校长、批准发展战略,代表学校与政府谈判与公关。其次,学校行政管理机关是大学的管理中枢组织,实行校长负责制,其首要任务和主要精力是筹措办学资金。学校日常工作由校长委托给常务副校长处理,每位副校长分管理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事务,从副校长及其助手包括有关下属管理部门形成了一条管理“线”,各管理“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最后,学术管理委员会和师生代表组成的各种委员会。学术管理委员会由校长和院系资深领导组成,负责教育和研究产出,有权分配资源。师生组成的其他委员会对大学和院系的重要人事任免发表意见,对大学的战略规划和重点学科建设提出建议。
二、马里兰大学财务管理比较(一)财务管理方式比较
美国大学的财务收支主要都是通过预算进行管理的。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向学校分配资金,并通过对学校预算的管理将学校的各项财务收支全部纳入其预算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大学财务预算是由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审议通过的全部资金收支计划,综合了学校各项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并进行了科学分类和归纳,按照规定的原则对综合了的学校财力进行总体平衡。学校通过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可以说,学校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其预算展开的。
马里兰大学的财务预算年度是从每年的7月1日起至第二年的6月30日止,与大学教学年度一致,与公历年和联邦预算年都不同。大学预算管理每年都要做三件事情:对上一财政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决算,执行本年预算,预算下年财务收支。大学每年编两本预算:运营预算和资本预算(基本建设预算);预算申请的整个过程和我们的情况非常相似(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就是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采取“两上两下”的管理模式。7-8月学校编制预算建议,9月提交大学董事会和州政府预算办公室,10-12月提交州长审议和议会批准,第二年春季大学董事会再在大学系统内部进行预算分解,学校开始编制校内执行预算,五、六月由学校最高决策会议批准后加载到财务会计计算机管理系统,从七月开始执行新一年财务预算。
马里兰大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学校的预算管理、经费来源和支出控制权集中于校级,院(系)向学校申请经费,按预算使用资金。大学和院(系)设两级财务办公室,大学财务部门由负责行政事务的副校长领导,一名副校长助理管理,下设预算主任、会计、审计官三类办公室。各个院(系)财务办公室一般有4、5名会计人员办理经济事务,主要包括:按合同(科研)申请经费,登陆大学财务会计管理系统报销小额(5000元)支出,通过公务卡进行采购结算,保管两年以内的会计档案。会计人员由学校聘任,按州政府雇员管理。
公开透明的网络化财务会计管理服务平台。马里兰大学校园门户网页的学校简介的下一个主标题链接就是大学的预算管理中心(UMD Budget Central),首先是校长关于年度预算的“炉边谈话”、学校年度预算概貌介绍、预算流程和互动话题等;“管理部门和校园服务”链接下还专门有“预算与会计分析”、“会计办公室”两个工作平台,提供在线办公服务和向师生提供财务服务信息、理财服务等。
(二)收入情况比较
过去10年,马里兰大学总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年平均增长7.5%以上,这种增长主要来自于合同收入和学杂费收入增长,而非州政府拨款。州政府拨款10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个别年份甚至还有所减少,学费也只是2004年调整后保持着稳定的态势。见图1:
图1:马里兰大学2000-2010年收入变化趋势
我校10年间办学收入增长迅猛,总收入增加了5倍多。2005年以前各类收入基本伴随办学规模保持了同步增长;以后,尤其是2007年以后财政拨款和科研经费则大幅度增长,这与学校进入“985”、“211”工程建设序列和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大幅增加的实际相吻合。见图2:
图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2009年收入变化趋势
分析两所大学的收入结构(我校采用2009年财务决算数据与马里兰大学2010年预算数据对比),两校的收入结构差异特点明显(见附表1.2)。
附表1:
收入结构比较(限制性收入与非限制性收入)
大 学
收入来源
马里兰大学(2011)
农林科技大学(2009)
金额(万元)
比例
金额(万元)
比例
非限制性收入
121,254.97
74.60%
120,176.48
79.79%
州政府拨款
41,150.93
25.30%
95,002.87
63.07%
学杂费
41,770.69
25.70%
11,796.00
7.83%
附属企业
22,273.34
13.70%
政府或私人捐赠
8,204.58
5.00%
807.31
0.54%
教育相关的销售与服务
3,710.46
2.30%
5,762.99
3.83%
其他来源
4,144.98
2.50%
6,807.31
4.52%
限制性收入
41,380.72
25.40%
30,447.00
20.21%
联邦政府
30,011.70
18.50%
19,440.41
12.91%
企业、私人
5,432.08
3.30%
2,041.16
1.36%
州政府和地方
5,936.94
3.70%
8,965.43
5.95%
合 计
162,635.70
100.00%
150,623.48
100.00%
从附表1的对比数据看,马里大学2011年预算收入中的非限制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74.6%,我校占79.97%,如果我校剔除收入中的一次性购房补贴拨款1.13亿和化债专项2.26亿,收入结构基本一致。
附表2:
收入结构比较(政府资金与非政府资金)
大 学
收入来源
马里兰大学(万元)
农林科技大学(万元)
2010年
比例
2009年
比例
非政府资金
73,070.00
46.39%
40,926.02
27.17%
政府性资金
84,450.00
53.61%
109,697.11
72.83%
其中:政府拨款
42,000.00
26.66%
95,002.87
63.07%
学杂费收入
34,650.00
22.00%
11,796.00
7.83%
间接成本
4,760.00
3.02%
1,522.00
1.01%
利息收入及其他
3,040.00
1.93%
1,376.24
0.91%
合 计
157,520.00
100.00%
150,623.13
100.0%
政府经常性拨款和学杂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则相差较大,尤其是学费占总收入比例,马里兰大学占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多,而我校只有不到十分之一(剔除不可比因素),马里兰几乎是我校的4倍(不考虑汇率因素)。限制性收入(科研合同资助收入等)占总收入的比重两所大学基本一样;马里兰大学非政府拨款占总收入的比例虽然较大,主要原因是州公立大学的联邦拨款(科研合同)不统计为政府拨款,如果计算在内,则两所大学的收入结构基本一致。
特别要说明的是,马里兰大学的有关“主管”特别强调了大学经营收入对大学的重要性,从预算数据看虽然不是很高,但大学对经营学生公寓、学生活动中心等资产所取得的收入看的很重并有计划地不断开拓。
(三)支出情况比较
两所大学的支出功能分类名称不同但类型基本相似,各类型支出比重也非常接近。离退休人员支出是中国高校的普遍现象,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这类支出会逐渐淡出高校。支出功能对比详见附表3:
附表3:
支出结构比较(按支出功能区分)
大 学
支出类型
马里兰大学(2011)
农林科技大学(2009)
金额(万元)
结构
金额(万元)
结构
教学
37,456.70
23.03%
37,926.70
31.89%
学院运行
13,226.60
8.13%
科研
39,540.30
24.31%
32,588.60
27.40%
行政运行
9,745.20
5.99%
7,745.00
6.51%
奖助学金
10,861.80
6.68%
6,498.10
5.46%
学生服务
4,555.50
2.80%
306.50
0.26%
公众服务
9,092.20
5.59%
11,639.30
9.79%
设备运行费
15,884.20
9.77%
辅助企业
22,273.30
13.70%
3,426.80
2.88%
其他支出
4,025.30
3.38%
离退休保障
14,765.30
12.42%
支出合计
162,635.70
100.00%
118,921.60
100.00%
分析两所大学的支出内容,差异则比较明显。马里兰大学教职工的工资福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超过了60%,而我校不足四分之一,即使剔除不可比因素也占不到三分之一。客观分析,我校的这种支出结构主要受收入结构影响,近几年的实际工资福利支出是经常性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的75%,且随着支出结构的调整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扩大;公用支出比重远高于马里兰大学,这与学校“985”、“211”工程建设,推广模式、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教学基地建设专项拨款增长有直接关系。详见附表4:
附表4:
支出结构比较(按支出内容区分)
大 学
支出类型
马里兰大学(2011)
农林科技大学(2009)
金额(万美元)
结构
金额(万元)
结构
工资福利
99,477.20
61.17%
28,310.00
23.81%
学生资助
14,227.90
8.75%
6,498.10
5.46%
公用支出
48,930.70
30.09%
57,548.05
48.39%
其中:燃油及水电暖
7,152.60
4.40%
6,179.31
5.20%
差旅通讯
4,420.11
2.72%
3,524.94
2.96%
其他商品服务
37,357.99
22.97%
47,843.80
40.23%
离退休人员保障支出
14,765.30
12.42%
购房补贴
11,800.00
9.92%
支出合计
162,635.70
100.00%
118,921.45
100.00%
(三)持续增长和标准多样的学杂费
学费收入是马里兰大学的第二大资金来源。作为公立高等学校虽然要担负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责任,学费标准也要州政府批准,但过去10年间的学费标准分两个阶段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前5年各类学费平均上涨了60%;近5年马里兰大学的州内本科生学费平均增长了9.1%,州外学生学费增均增长了32.5%;研究生学费增长了43.27%,留学生学费增长了53.64%;本科生杂费增长了36.6%,研究生增长了54%。而我国实行严格的学费“国家定价”制度,自2000年以来的10年间学费标准就没有过调整。详见附表5:
附表5:
马里兰大学学杂费标准一览表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学费($)
州内本科生
6,200
6,566
6,566
6,566
6,566
6,566
6,763
州外本科生
17,500
18,890
20,005
20,805
21,637
22,503
23,178
研究生(学分)
371
393
411
427
444
471
500
留学生(学分)
701
820
886
921
958
1,016
1,077
杂费($)
本科生
1,210
1,255
1,340
1,,403
1,439
1,487
1,653
研究生
877
917
1000
1,080
1,137
1,188
1,351
备注:按学分收费,每年不低于11个学分
三、马里兰大学财务管理实践对我校的借鉴意义一个月的学习考察虽然只增加了对马里兰大学的感性认识,但马里兰的成就、软环境和丰富办学资源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使人能深切地体会和感受到“管理不一定保证学术学平,但管理不善一定会导致失败”,可供借鉴的经验有许多,从财务角度看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
(一)财务工作要以大学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为指导,将将涉及学校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作为财力安排的重点,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以财力地科学发展确保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持续筹资是大学的自觉行动。马里兰大学除校长办公室设有分别处理联邦事务和州政府事务的助理外,还有两名副校长和一名副校长助理直接领导市场交流部、校友交流部、学校发展部和基金会等4个部门从事筹资工作,募款工作的人员不仅专业化,募款形式也多样化。2009年马里兰大学启动了名为《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的筹资计划,计划4年内筹资10亿美元,所筹资金的四个目标用途包括:为学生提供3.5亿美元,帮助其实现理想(梦想);为教师提供 2.25亿美元,确保他们成为最优秀最具竞争力的教师;1.75亿美元用来创造良好的(校园|学术|生存)环境;2.5亿美元用来支持创新,改变世界。不到两年已募款7.52亿美元,完成了目标的四分之三。除了募款大学还非常重视第二经费来源的开发,如资产经营,专利使用费、出版收入,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经理人培训等教育活动的销售与服务。
(三)清晰的校院两级管理构架可以提高资金效率。从马里兰大学的实际情况观察,学院(系)独立的经济核算更便于学校用市场机制对学院进行全面考核,一年一度的预算由系、院“自下而上”申请,每项支出都必须有明确的“事由”,这些事由是否是学院运行所必需的,是否有利于学院近期、远期发展,是否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实现,是能否得到财力支持的关键。这种模式使校、院两级责、权、利分明,有利于激励学院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活动,而不是把财务资源放在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由教师个人去申请,从而把集体、团队行动转变为个人行为,降低资金效率。同时,学院院长也面临巨大的筹资压力,学院必须不断做强做大、发展自已,才可能在下个年度争取到学校更多的预算支持;也激励着学院全面规划统筹学院内部事务,勇于创新、只争上游的内在动力。要钱做事情,做成事情可以要更多的钱是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四)通过对马里兰大学综合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了解和对其年度预算进行分析,使我们感到财务部门应主动延伸服务和管理内容,从学校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目标全盘考虑学校财经活动,不仅要强化日常的财务收支活动管理,而且要将基本建设、资产变化、科研经费、对外投资、后勤经营服务等方面的经济活动,纳入有效的管理范畴,主动参与到这些经济活动的决策与执行的过程之中。
(五)强大、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服务平台是大学提升大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和软实力体现。马里兰大学建有统一的财务收入、支出中央管理计算机系统,所有各级各类收入、支出的经费都必须通过这个系统进出。依托这个强大而又先进的计算财务管理平台,对全校各学院(系)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记录、结算和管理,并监督其是否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财务政策和财务制度运行。通过这个平台系统可以和学校其他管理系统对接并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和集成。